服务热线:400-123-4567
赢博体育新闻
赢博体育新闻
赢博体育新闻
党建赋能破题 基层治理出新赢博体育平台
时间:2025-04-03 16:41:58浏览次数:

  去年,矛盾纠纷化解率同比提升35%,群众满意度达98.6%,重复信访量下降62%——万荣县光华乡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动实践,也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先行示范。

  3月12日,在光华乡秦村至东丁王村1公里长的乡道两侧,110余名志愿者挥锹铲土、扶苗填坑、浇水灌溉,当天400余株白蜡树在他们的努力下挺拔站立。

  2024年开始,光华乡党委把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的实践载体,依托光华乡综治中心创新成立乡级青年志愿服务党支部。该党支部在辖区18个行政村分别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和党员先锋岗,1名党员帮带N名群众志愿者,构建起“党委统揽、支部主抓、党员示范”的三级联动和“1+N”志愿服务网格。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光华乡青年志愿服务队已从刚开始的6名党员队员发展到现在的170余人。

  光华乡青年志愿服务队现在还在招募中。“朋友们,您是否觉得年轻的心在悸动,想投身到‘热爱万荣,共促发展’的浪潮中?如果您有仁爱之心,如果您有助人之愿,如果您有余时余力,那么请加入‘光华乡青年志愿服务队’的行列中……”这是光华乡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张伟年向18周岁—40周岁人群发出的倡议书。

  记者在光华乡综治中心看到了该服务队2025年度活动计划,12个月40余项活动计划给志愿者们提供展示才华和爱心的宽阔舞台。但是,如果你以为,举行志愿服务活动就是服务队的全部服务内容,那就小瞧他们了。

  “我们光华乡在外务工人员比较多,青年志愿服务队自2024年成立之初,就注重链接社会资源,发展他们加入,为我们提供外部就业信息、宣传家乡特产、助力招商引资等。”提起青年志愿服务队,张伟年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如何增强凝聚力,如何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我们就想从整合资源、增强团结力量、提升反应能力入手,破解基层‘资源散、力量弱、响应慢’难题。‘党建+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是我们目前正在探索的一种模式,希望通过拓展志愿服务的宽度,实现党旗飘在一线、志愿红遍全乡、治理惠及全民的愿景。”光华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董迪道出了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初衷。

  据了解,光华乡青年志愿服务队目前为止累计开展县级志愿服务活动4次,乡级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覆盖全乡18个行政村,惠及群众1.5万人次。安全生产“六进”活动、“平安校园护航计划”、创新文明集市、“清垃圾、治污水、靓家园、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志愿服务、“植绿光华,共筑家园”主题活动等,处处飘动着“志愿红”。

  不同于其他乡镇,光华乡的综治中心临街而建,乡亲们不用进乡政府,就可以先进综治中心。“你看综治中心前面广场,就是我们乡集市的场所,每月农历逢三的日子就是乡亲们赶集的时候。我们告诉大家,不管有事没事都可以进来坐坐,这里配有饮水机、打印机,还存放了不少图书。没事进来歇歇脚、喝口水;有事咱有专人负责接待,一起商量怎么办。”光华乡党委书记冯晓芳如是说。

  走进光华乡综治中心,里面的新中式装修给人一种典雅、轻松而又充满书香味的气息,墙上挂着的“一心多理”金银色相间烫字挂牌,诠释了该乡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

  “一”字下面三行小字: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心”字上面写着:守初心、暖民心、聚人心;“多”字下方是:多方联动、多元化解、多效合一;“理”字上面有三行,分别写着:讲法理、讲道理、讲情理。

  在光华乡综治中心的另一边,该乡乔村的一名中年村民正在向一位老者咨询。原来,赢博体育入口1996年的时候,这位村民的父辈用0.9亩的水地换了本村另一个村民两亩旱地,多年来各自耕种,相安无事。这几年,村里的不少旱地流转后用来种植中药材,收益可观,流转费用也远远高于其他耕地。从去年开始,那位村民就又想把地再换回来,被拒后就在收药材的时候到地里寻事。因为对方今年已经70多岁了,又都是本村人,这位村民便不知如何处理,便来到综治中心咨询。鉴于对方年事已高,之前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调解员薛长有便给这个中年人支了招,等到收药材的时候,若是老人再来闹事就报警,也给了对方自己的电话号码,方便及时参与调解。

  薛长有是光华乡综治中心的专职调解员。他告诉记者,农村的纠纷多发生在宅基地、耕地地界、家事这几块。有的矛盾调解急不得、有的矛盾调解慢不得,就像人要因材施教一样,纠纷也要根据情况分类处理。

  薛长有在光华乡贵兰村当了30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离任后,因为他群众基础好、对村里事情熟悉,村民们都认可他,村干部便想请他免费担任村里的调解员,负责村里的调解工作。“能为乡亲们排忧解难,我义不容辞。”说干就干,在他的带领下,贵兰村构建起“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网络,推行党员走访摸排隐患、网格分类建档、联席会商研判、多元联动化解、定期回访巩固“五步调解法”。村党支部还创新“庭院议事会”,将调解场景从村委会搬到农家小院。十余年间,薛长有带领团队累计化解纠纷400余起,成功率达98%。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年轻的调解骨干逐渐成长起来,为基层治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虽已年过古稀,但老薛依然精神矍铄,活跃在调解一线,被请来当光华乡综治中心的专职调解员。他创新提出的“五步调解法”,已成为光华乡调解工作的标准流程。去年以来,全乡通过这种模式成功化解土地纠纷67起,涉及金额800万余元。

  “我们乡社会治理工作有两个点雷打不动,一个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另一个就是突出实用原则。”冯晓芳告诉记者,通过“五步调解法”,很多矛盾纠纷在村里消化了。村里消化不了的由乡综治中心一揽子承接,推行“群众吹哨,干部报到”。“基本上,群众只要来到我们综治中心,说清楚事情后,基本上10分钟左右就可以进入解决事情的状态。群众反映的事情涉及哪个板块,哪个板块的负责人或者业务骨干马上过来。”

  该乡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实行“红黄蓝”三色预警分级管理。蓝色预警为一般矛盾纠纷,黄色预警为较严重矛盾纠纷,红色预警为重大矛盾纠纷。根据不同的颜色等级,中心会启动不同的工作机制。

  综治中心由乡党委书记担任总指挥,以老薛调解室为主阵地,整合司法所、派出所、村“两委”等9个部门资源,创新构建“1+5+N”多元解纷队伍,即以党员为骨干,聚合律师、民警、乡贤、志愿者、调解员五类力量,动态吸纳行业协会、合作社等社会主体参与调解。

  据了解,光华乡综治中心群众来访工作实行首问责任制。当天值班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负责群众的接待、登记、受理、对接、答复等。各分管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主干等有关人员,根据“群众吹哨”情况,及时赶赴中心解决问题。当事人在一个地方就能完成咨询、受理、调解、司法确认等全部流程,避免了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波,提高了调解效率。

  在此基础上,光华乡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回访机制,对处理结果全程跟踪,安排调解员、网格员对双方当事人定期回访,核实矛盾纠纷是否按照调解协议或解决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从反映问题到办结各种手续,只用了3天!”光华乡创新实施的“首问负责+全程跟踪”闭环机制得到了村民刘先生的高度评价。

  去年4月,身患残疾的刘先生到光华乡综治中心反映低保申领难的问题,乡干部苏金艳是他的接待人也是首问责任人。了解清楚刘先生的情况后,苏金艳当天就和民政部门对接。了解了各项流程后,考虑到刘先生的病情,她协同党员志愿者到刘先生家里收集办理手续所需要的材料,3天内便办结手续。

  由党员为主力组建的“爱心妈妈团”温暖了很多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心。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对于孩子而言,父亲或母亲的长时间缺席,不仅意味着孩子在生活中失去了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更在情感上留下了一道难以填补的空白。这种情感上的缺失可能会在孩子心中埋下自卑、焦虑的种子,对他们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为给这些孩子送去关爱和温暖,光华乡党委牵头,以机关党员为基础,鼓励发动各村妇联主席、党员及有爱心的妇女加入,组成“爱心妈妈团”,通过“周末课堂”“心灵驿站”等服务,和孩子们谈心,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并在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品等。“爱心妈妈团”成立以来,为孩子们解决就学、心理疏导等问题18个。

  “光华乡的做法简单、高效、实用,他们的很多举措围绕如何为群众办事、怎样让资源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个核心制定,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从‘红色网格’到‘多元共治’,从‘闭环机制’到‘民生服务’,每一项创新都是对‘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深刻践行。”说到光华乡的社会治理工作,万荣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畅益敏这样评价。

  3月22日,农历二月二十三,正逢光华乡集市日。光华乡综治中心门前广场上人声鼎沸,摊贩的吆喝声与村民的谈笑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综治中心临街而建,玻璃窗上“我们的工作……便民服务、民生保障、爱心志愿、文明实践、矛盾调处、法律援助、综合执法、社会治安”的标语格外醒目。在这里,没有传统政府部门的威严感,取而代之的是可以推门而入的轻松氛围——饮水机旁,三两村民坐在一起喝着热水、拉着家常。

  “你们是来办事的?还是随便逛逛?”调解员薛长有笑着打招呼。这位70多岁的调解员,曾在贵兰村干了3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离任后仍被“抢”回乡里当调解员。他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的纠纷调解日志:“今天张家的地界纠纷,明天李家的赡养问题,治理就像种地,得时刻盯着苗头”。

  3月12日,在秦村至东丁王村的乡道上,110余名青年志愿者挥汗如雨。他们中既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也有在外务工的村民。这支队伍的组建,源于乡党委的一个“金点子”——将志愿服务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通过“1名党员帮带N名群众”模式,构建起覆盖全乡的治理网格。

  “在外面多宣传咱们乡的水果柿子,9月柿子节的时候,记得帮咱多转发视频,招揽客商。”光华乡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张伟年兴奋地展示着手机里的队员联络群。他坦言,最开始招募志愿者时,很多人担心“耽误事”,但当看到志愿活动的一次次精彩亮相,了解到志愿服务讲究的是发挥特长,质疑声变成了“队长,接下来还有啥活?”这种转变,印证了乡长董迪的判断: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要激活每一个“红色细胞”。

  在薛长有的调解下,记者目睹了一起土地纠纷的咨询过程。70多岁的老汉因1996年的换地协议反悔,在药材收获时屡次阻挠对方作业。薛长有没有直接介入,而是给当事人支了三招:第一,赢博体育入口收药材时发现纠纷立即报警;第二,把调解时间定在秋收后;第三,多上对方门拉家常。

  “去年刘家兄弟的低保问题,从反映到办结只用了3天!”乡干部苏金艳回忆说,那天她了解完情况后,第二天就带着志愿者上门收集材料,利用午休时间完成审批,下午就去民政部门办理手续。这种“首问负责+全程跟踪”机制,让群众办事从“跑断腿”变成“点对点”。

  走访期间,我了解到贵兰村“庭院议事会”将调解场景搬到农家小院;王胡村“爱心妈妈团”用“周末课堂”温暖留守儿童;李家坡村吸纳致富能手进村委会,创新“田间党课”,在果园开设“振兴学堂”,68名党员结对帮扶370户群众。这些创新实践,既保留着“枫桥经验”的乡土基因,又注入了与时俱进的现代元素。

  治理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条铁律:必须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光华乡党委书记冯晓芳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她手机里的“民情日记”,有各式各样的提醒、备忘录。她说:“发动党员、发动群众解决民生小事,基层治理就能汇成洪流”。

  从光华乡的实践中,记者读懂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真谛——它不是一套刻板的制度,而是一种生长的智慧。在这里,治理既有“志愿红”的热度,又有“调解经”的深度;既有“五步调解法”的章法,又有“闭环服务”的精度。正如那位在集市上卖苹果的老农所说:“干部和群众坐一条板凳,连空气都是甜的。”这种甜,正是基层治理最动人的温度。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赢博体育入口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