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博体育不久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公布了全国第五批102所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名单。此次评选,北京市共有房山区大石窝镇南尚乐中心小学、密云区不老屯中学、延庆区香营学校3所学校入选。
作为山区学校,它们如何打造温馨校园?又有哪些特色举措?本期,我们一起来探秘。
南尚乐中心小学地处房山区西南大石窝镇,因盛产国宝级汉白玉而得名。学校依托镇域内悠久的玉石文化和石雕艺术,将“玉石品质”“石经精神”这些区域独有的、优秀的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文化价值体系的构建,打造“尚美乐学、琢玉成器”的办学理念和“尚乐文化”。
“琢玉课程”培养“美玉”少年。各课程板块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形成五育并举、多元多维的合力育人体系。在丰富多样的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中,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书法教育是学校的“金名片”。自1992年起学校开展书法教育,至今已经30余年,曾获评北京市中小学书法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学会教育书法专业教委会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在坚持“软硬兼顾”的书法课程理念下,学校通过“必修+选修、普及+提高、硬笔+毛笔”的课程实施策略,建立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培养学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品格。每年,学校还通过云居寺千人笔会、“迎春杯”书法比赛、义务写春联、送福字、汉字文化游园会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书法艺术教育的内涵。
“尚美教师”打造乐学课堂。学校争创“尚美教师”活动持续发力,科学民主的议事制度让老师们自动参与到学校的治理中来,切实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落实到位。同时,教师们全心打造乐学课堂即“变教为学”。从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出发,变以教师的教为主向学生的学为主转变。体现以教师发展为核心的“课程”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生”观,以角色转换为核心的“教师”观的“三观”意识,形成师生互爱互助、共研共学的课堂氛围浓厚。
成立“尚乐教育联盟”,变“分力”为“合力”。积极吸纳宣传文化、共青团等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为学校办学提供支持和助力,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中学位于密云区北部深山区,紧邻密云水库,生态环境优美。
打造温馨育人环境。学校创办于1961年,拥有筑梦园、清园、桃李园等大小花园共7个,绿化面积达到8000平米。另有文化长亭、池塘、瀑布、小溪、浑天仪和图书雕塑等文化景观,是一所具有浓郁传统文化韵味的生态校园,育人氛围日趋优化。近年来,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打造学科教室和艺术、技术教室30余个,满足师生学习与生活的需求。同时,学校配备2辆通勤车,为路远教师提供交通保障。
推动温馨育人改革。学校构建“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的战略价值观,激发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接纳并欣赏差异,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为实现多元发展创造可能。构建“以教育教学一线为中心”的结构体系,激活教师内生动力。调整结构、转变职能。减少管理层级,让组织扁平化,增强教育管理的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从管理走向服务,实现提质增效的教育目标。构建“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动力系统,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实行选课走班,开设“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可选择的课程。通过选课平台,建立起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通过积分机制,建立起学生的荣誉系统,激发学生自主发展动力。
创造温馨育人乐园。学校在环境布置上打造体验式环境文化,注意体现教育性赢博体育、艺术性、针对性的有机统一,校园有学生艺术作品、学习成果、德育标兵等展示区,育人氛围逐步优化。建立学生导师管理制度,一名导师负责5-6名学生,导师关注课堂,关注细节,与学生交朋友,为残疾留守儿童、外来务工、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切实有效帮扶,常态化提供送教上门、亲情陪伴、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等爱心行动,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温馨的家园。深入开展家长交流活动,加强指导和研讨交流,通过线上教育资源推送、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等多种载体与途径向家长传播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
打造温馨校园,做有温度的教育。未来,学校将“以优美的环境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熏陶学生、以精致的管理塑造学生、以多彩的活动温暖学生”为目标,开创乡村小规模学校持续优质发展的新路,满足学生发展多样化需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北京市延庆区香营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08年由延庆县东白庙中心小学和延庆县香营中学合并而成。学校秉承“启思求知,明德正行”办学理念,培养胸有大志、学有大成、心有大爱的“三有”活力香营少年。
打造温馨校园文化。学校以景观文化建设为引领,通过打造“香营双壁”、特色文化墙、意趣广场等,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为孩子提供展示舞台,形成宜人、怡情、润心、启智的校园文化氛围。
特色课程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学校开展多样特色课程,为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发展提供助力。
一是开展惠及全校学生的课外活动课程体系,提供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三大类课程,努力使学生达到“心灵手巧体键”课程培养目标,让学生掌握一项科技技能、两项艺术技能、两项体育技能。以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为依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愉悦成长。
二是实施校内体育和校外体育协同育人方式,在保障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的基础上,推进周末体育锻炼工作,成立“超越”减重专班,线上线下活动增强体育锻炼效果。
三是通过劳动教育重学生习惯养成。学校结合香营地区农业优势,统筹校内外教育资源,在课后服务的课程中成立科技种植小组和“金剪子”修剪小组,深入体验果树种植。在社会大课堂活动中带领师生走进种植合作社、种植基地,参与体验播种、脱粒等农业劳动。
未来,学校将不断创新发展,营造乡村温馨校园,打造更加优质的乡村学校,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